今天是2021年的4月3号,我们今天讲溯缘,其实是谈的人的四种关系。今 天这个话题可能有点超常规,但这件事挺重要的。心学讲完了,在实战方面可能需要 有一些运用的东西。今天我们闲聊,下堂课开始进入正式课,不过下堂课进入正式课 的时候,可能要加一次羹,要加一点东西。好,我们三点钟见。 今天是2021年的4月3号,农历辛丑年2月22日。昨天是耶稣受难日,明天是清明节, 后天基督复活,是复活节。四月初总是这样的热闹,因为这是一个气候或者是季节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按照中国的农历,现在是早春二月,正是早春二月和阳春三 月交界的这样一个时令,也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刻。 香港的气温已经到了30度,艳阳高照,已经不开空调在家里没法待了;北方的温度还 好,20度左右,还是很舒服的。我们理论上算是把这个投资学告一段落,今天是这个 闲聊的时光,我想聊一点,谈一点点的跟我们的心学有关联的事情。我还是能深刻地 感受到我们许多朋友,内心深处的焦虑和焦躁,处在一种心气不是特别平和的状况。 心学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但是心学有一个修习的过程。因为我始终在说,心学是一 种功夫。好多人不理解什么叫功夫,就是功夫是要练的,是要用的,它和知识不一 样。你说我知道了这件事情,不代表你能行。知道和变成手上的功夫,它有巨大的差 距,所以,你不可能在课堂上学会体操,也不可能在陆地上学会游泳。原理知道了, 更主要的是要练。练习的过程中,你相匹配的那些思维方法,在脑子里,或者是你比 如说你练体操、练游泳的时候,你的肌肉、骨骼和你的神经反应慢慢地就出来了,出 来了以后呢,你才能慢慢地感觉到那个功夫。投资也是…… 今天我们讲溯缘,溯就是三点水一个朔风的朔,上溯,追溯,溯缘。为什么要溯缘 呢?其实我们一直在说万法皆缘。其实我们生命中的很多的内容,是跟这个“缘”联系 起来的,心学要解决的其实也是这个“缘”字。问题在于,我们身处其中,往往不了解 我们所说的这个“缘”。溯缘,其实是打开自己的另外一双眼,打开自己的另外一双眼 看世界的一个方法,其实也是心学修行的一个方法。溯就是追溯,就是调查考察。那 这个缘是个什么缘呢? 这个缘包括了四重关系:第一重是你与你的关系,就是你对你溯过缘吗?第二重是你 与社会的关系;第三种是你与自然的关系,第四种是你与神的关系。不要看我们忙忙 碌碌走完一生,真正的溯缘的人不多,其实是糊里糊涂的,没有好好地溯缘,就是没 搞清楚,那么多的苦恼烦恼哪儿来的,其实根本就没弄清楚,对自己、对社会、对自 然、对神没有什么了解。所以,我们处在一种漂流的状况,就是随波逐流的状况,主 体性很难升起。 为了便于理解,我先讲这个人呀,自己对自己的溯缘。我先讲故事。我大学毕业之 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和其他的同学不是很一样,不是很像,就是我想搞清楚我自 己的情况。怎么溯缘呢?我得先认识认识我父亲和我的母亲。你要如果说你不认识你 父亲你母亲,那该打,但你真了解吗?其实不了解。现在我们这代人,大概还能勉强 能记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名字,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父辈和爷 辈…… 再老一点的名字,其实我们已经记不住了。溯缘,对自己的溯缘——你是怎么养成 的?你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里生长?你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你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个样子,其实没有对错好坏,但你得知道,他的特征,他 的特性,他的来源,他的去处,不然,你怎么面对你的孩子,你的孙子呢?溯缘,就 是打起背包,我就去到了四川彭县,那是我父亲的出生地。我想知道他们那些人,是 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出生、长大,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不管他好或者不好。 父亲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就是他没有见过爷爷,遗腹子。他的亲生的母亲,我的那个 奶奶,生下他没多久,就把他交给我爷爷的哥哥的老婆,然后就改嫁了。然后他大概 七、八岁的时候,大概就去——别的孩子读书的时候,他被送到了一个地主家里去, 可能是做那种长工或者是小工,或者是童工,他的生活经历大概是这样。然后等我去 到彭县隆丰乡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场景,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去了乡下。 你懂得,当你回到一段历史的时候,你再回望,不管是一本书还是一个人的时候,你 突然明白了他,你了解得更多了一些,和你平时面对他了解的差很远很远。后来我又 去了齐齐哈尔,那是母亲出生长大的地方。我回溯到三十年代,那是日占时期,所以 在特殊的占领时期,在一个城市的一个火车站的职员的家庭里边,她是怎样生长,怎 样形成她的性格特征,怎样形成她的行为方式。溯缘的过程很有意思,我们现在的年 轻人喜欢旅游,其实,溯缘更像是……不能像旅…… 溯缘,更像是探访、破案,更像是一种学术研究。只不过这个研究的对象其实是你, 因为搞清楚你的最初始的社会环境,其实就是你的父母,而且你知道父母在很多东 西,包括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学识、他们的生活习惯会深刻地影响你。深刻地影响你 这里边没有好坏对错,只是你应该知道你是怎样成为这个样子,你未来会成为什么样 子,你需要做哪些的调适和改变。在溯缘的过程中,你也开始更加地理解了你的父 母,是真的理解。 我总对身边的朋友说:“有没有族谱其实也不是特别重要,但你既然有时间,你为什 么不把来龙去脉搞清楚呢?你至少三代、四代、五代的名字搞清楚,居住地搞清楚, 大概的历史过程搞清楚。”好多人认为这事不重要,这事非常重要。我们看到我们自 己的孩子你就知道你对他的影响,甚至包括职业影响非常深刻、非常深远。有的人不 是很介意这个“缘”。这个“缘”它非常重要,因为除了你的内生性的东西——就是非外 界强加你的东西,大多数东西是来自于缘。 溯缘的结果,其实是充分地认识和了解你自己。你了解了你的父母、你的家庭、你所 生长的那个社会环境、那个自然环境——是在寒风凛冽的北方还是四季如春的南方? 你吃的是辣的还是甜的?是乐山还是乐水?整个的全部溯完之后,你可能才对你自己 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有四句话:第一,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第二,对自己要 有一个合理的期许;第三,对自己要有一个精准的定位;第四,要创造一个圆融的人 生。 “溯缘”这件事情,其实我觉得什么时候开始都行,主要是你主体性意识生成之后你想 知道你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很多人有的时候会责备自己,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有的时候又很骄傲;有的人认为自己的人生非常悲惨;还有些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甚至非常幸运。但你知道外缘,外缘有的时候可以拣选,在很多时候没有得拣选,因 为决定这个“缘”的当然是你,包括投胎都是你自己的决定。但在很多时候,在主体性 没升起的时候我们是随缘的,是随缘的。 追溯自己的历史,看到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地照到自己的灵魂深处,照到自己的身 体状况,照到自己所处,今日所处的状况,对自己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以至于自己 会问:我今日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对的吗?我今天居住这个自然环境是对的吗?你对你 自己的物理状况——我说的就是你长的那个样子或者身体状况你满意吗?你对你的精 神状况你满意吗?如果你对自己有了深刻地了解,可能你会做出一些事情来,做出一 些改变。这个改变没有那么多的对错,没有那么多是非评价。 只是它可能会使你、你身边的人,甚至你的国家变得更美好一些。在整个的人生的过 程中,我们大多数是处在一种被动反应的状况。我见的很多很多的人在抱怨,这个当 然也有怨自己的,也会怨父母的、怨环境、怨社会、怨天怨地、怨空气。但真正溯缘 完了,找出原委,找出原因的人很少很少。主体性不升起就没有自觉性,没有自觉性 就没有那个动能,就没有愿意提升自己、改变自己,跟上时代、超越时代的那个动能 就没有。心学在教什么呢? 重新出发其实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背上背包、带上笔记本、带上照相机,八十年 代,把这件事情捋捋清楚,有的时候还得去调调图书馆的档案。因为我曾经有个愿 望:我想知道我那个爷爷(我那个父亲没有见过他的亲生父亲),我想知道我那个爷 爷跑哪儿去了,所以我花了很长时间。是他被抓了丁,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事,他被 抓了丁,那么他加入的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如果他死了,是死在哪一个战场?当然 啦,直到今天没有找到答案。 但整个的历史过程中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你要接触一段过去,要接触那个过去的那 个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要接触到一些人,访问到一些人,对你,对一段历史和人生 一下子丰富起来。我们讲资本论的时候,我们也会这样讲。因为你要想读懂马克思要 回到德国那段历史当中去,所以我们要花四堂课的时间介绍德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德 国当时主要的思想家、德国当时的学术、为什么他们会影响到一个年轻的少年变成了 一个革命者?他整个的内因和外因,他的这个外缘那个溯缘是怎么来完成的?不然你 怎么去读那本书呢?我们读书是这样,读…… 读自己也需要这样。在处理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对自己父母的深刻的理解。我们的 孝顺不是出自于传统意义上的行为约束、行为模式,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悲悯。这个 时候你懂了,他知道你懂了,他知道你理解他懂他,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不一样 的。我小的时候总是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会那么暴躁、狂躁。等我知道他的身世,看 完整个过程以后,我开始理解一个没有父爱的人对一个自己的孩子不大会表达父爱的 这样的,他不大会表达父爱。 好,这个认识自己这个溯缘就说这么多。那么溯缘的第二个部分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刚才我说的是人与自己的关系,第二个部分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通常把社会划 分成四个不同的层级。第一个层级就是家庭。这个家庭包括你父母给你的家庭,包括 你自己建立的家庭,它是都是属于一个大的家庭或者一个家族的范畴。这个“社会”是 构成你社会的最基础、最牢靠的部分。这个家庭里边包含了亲情和爱情,这里边包含 了很多的内容。 我今天想说什么呢?就是中国人其实是重视家庭的。相比较而言,西方人里边可能意 大利人会更多重视一点家庭,可能是受意大利人影响,所以拉丁人对家庭会重视一 些,穆斯林也会重视家庭。中国人受儒家的影响,特别是纲常礼教的影响,有时候把 家庭搞复杂了,我们现在很多人其实不大会处理家庭的。我要说的是两层意思:家庭 即是容纳了亲情、爱情的那样一个地方,但不要把它过于的神圣化,不要把它过于神 圣化,也不要把它变成一种沉重的压力。 在人与社会里边,家庭、单位、圈子、群落四个层次,其中家庭是基础。多数人在处 理家庭的时候,在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时候,在家庭这个关系上,多数人还是可以的。 有一小部分的朋友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处理得不好,以至于解体,以及发生冲突对立。 因为你和家庭,家庭和你之间,它是有某种非法律的关系,也有法律关系。非法律的 关系,这里边是一种情感,或者是叫责任,或者是叫义务,里边包含了一些复杂的东 西。什么事情你看不透…… 什么事情你看不透的时候,它就复杂了,你看明白了,它就简单了。在处理家庭溯缘 的时候,其实你要搞清楚家庭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家庭其实变 得非常简单!我总说要把家庭人民公社化,你要把它公社化。大家凑在一起共同奋 斗,延续生命或者延续香火,或者是创造价值,不要过度赋予它复杂的内涵,也不要 自己往身上背过多的责任和义务,也不要去强逼别人承担过多的责任和义务,它就是 一个公社。以公社论之,你就容易相处,你只是公社的小…… 人与社会关系里边第二个重要的就是学校或者是单位。这个就是你开始离开家庭进入 社会的第一站,不管是学校也好,单位也好。学校是你获取知识的地方,单位是你 (承载你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地方。人与社会的关系其实在处理的时候,实际上已经 是开始处理人生了。因为我们讲“万法皆缘”的“缘”,这部分的“缘”已经构成你生命中的 非常重要的部分了,或者是所有的社会关系构成你人生(用世俗意义讲)成败的重要 的原因了。 我们对自己成长的社会环境,因为是你小嘛,可能是无感的。等到我们长大了,我们 对自己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有的时候性格坚强、主体性强的人会自己做 出改变,多数人是努力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环境。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记着 心学里边的三句话:主体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牢牢记住心学里边的重要原则,它教 你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首先你要有主体性。没有主体性,你可能是社会关系中 的奴隶。 第二条:适应性。有了主体性就要叛逆吗?不是。你已经在这儿,不是没有原因的。 是诸多原因——内因和外因,所有的原因使你处在今天的社会关系中。你主体性升起 之后,第二件事就是适应性。你要尽最大的努力来适应你所处的社会环境,不管是你 的家庭、你的单位、你的圈子,还是你的群落。不要有那么多的是非判断,甚至道德 判断,不要。适应性非常重要,适应性是削足适履吗?不是,不是,是因为你的个性 与社会特性发生了冲突。在这个时候,你要…… 在这个时候你要适当地压抑你的个性来适应社会的特性。一个人,心学修为极高的人 是可以克制自己的特性甚至秉性来适应社会环境的。第三句话是创造性。为什么主体 性、适应性之后是创造性?讲心学的时候,大家可能没有用心去体会,就是“境由心 生”。那个社会的“境”可以在你的努力下获得改变,不管是家庭的环境、单位的环境、 圈子的环境还是群落的环境,因你的出现,因你的努力而得到改变。有的时候…… 有的时候,社会环境——你所处的社会环境极为恶劣,那么你要考虑离开。我说的这 个离开有的时候很痛苦,比如说离开你的家庭,就是其实很多革命者首先是离开自己 的家庭,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有些人离了婚,离开了自己的家庭,不是每一个离开都 不好,因为一个具有鲜明主体性的人,他所处的这个社会环境不能被创造性地改变的 时候,而这个环境又形成对人的主体性的某种的奴役的时候,那么离开,选择离开就 是对的。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好或者不好。 有些人可能不是主体性升起,也没有尝试适应性。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所以可能离开 了家庭,离开了单位,离开了圈子,离开了群落,一直在游离流浪之中,这样就不 好,所以我们讲主体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在人与社会的这个关系里边不能勉强,因 为你在一个不开心的地方、不开心的家庭、不开心的单位、不开心的圈子、不开心的 群落里边,可能使你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长期的压抑甚至导致你出现心理或者 是生理上的病变,那就不对了。我们首先要能够通过溯源搞清楚你…… 搞清楚你为什么会陷入到这样一个社会关系里面,我们先不论它好坏,有原因的。人 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推着你推着你推着你,让你往前走,你走 进了这样的一个社会关系。有些人说,不好吗?我们知道你说周永康、徐才厚的社会 关系不好吗?赖小民的社会关系不好吗?它处到一个特定的场域、社会关系之中的时 候,在世俗上有可能认为你很成功、你很幸福、你很好,但事实就未必了。对自己所 处的社会环境也要有清醒的评估和认识。 我们刚才说人认识自己,人认识自己要有清醒的认知、合理的期许、精准的定位、圆 融的人生。难道认识社会不需要吗?认识你所处的社会环境不需要吗?都是需要的。 为什么把认识自己放在第一位,认识社会放在第二位?当你认识了你自己的时候,你 可以对你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位置可以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估了,可以做出一个正确的 评估。你的角色、你的位置,我们一直在讲各就各位,各就各位,就是你的位置,你 在这个关系中的角色是什么就变得非常非常重要。很多人可能没有搞清楚。由于对自 己认识不充分,对关系。 对社会环境认识不充分,导致一系列的情况发生,而自己不自觉。其实我见很多朋友 不开心,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关系有一种冲突。可能跟他本人的冲突,比如说有些社 会关系里边很脏,比如说处在一个不好的社会风气中,这个他这个单位或者是这个圈 子的风气不是很好,他欲罢不能或者是无法挣脱,就良心不安,诸多问题吧。我通常 的意见或者是建议是,一定主体性升起,一定通过长时间的适应,一定尝试过创造性 的改变环境。如全部做不到选择离去。 我大体上在处理社会关系的时候,我讲我自己的故事吧。我大学毕业到财政部工作, 在财政部工作其实挺愉快的。后来呢,九十年代初这个遇到点事儿,可能受到点儿压 抑。后来,年轻嘛,觉得自己有一点点小才华,所以就觉得我可以尝试其他的生活、 其他的方法,就吵吵嚷嚷着要下海。九十年代初下海,后来就去了中国经济开发信托 投资公司,后来这个机会偶然就来了香港。 到了香港,其实我已经突然意识到我其实不适合下海。我不能这个不适合去商业上面 做过多的发展。尤其是九十年代,我才发现这个岸上还干净一些。这个水下就是激流 险滩不说,也太脏了!那怎么办呢?这个不能换来换去啊。就这个社会环境你还是要 花点时间去适应。后来我的想法是我拓展,就这个环境我不是很舒服,那么拓展,拓 展就由普通的生意开始向学术,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拓展完成了之后发现又适应又 舒服了。 人与社会的关系主体性升起,首先要花时间去适应。一定要适应这个环境,适应完了 以后你会发现你的问题和它的问题?这个时候要寻找平衡点,要通过创造性的努力, 使你更适合环境或者使环境能够达到你所需要它的要求。对家庭也好,对单位也好, 对圈子也好,对情感也好,对你的这个外缘,这个社会关系,人与社会这个关系,要 尽可能的通过创造性的努力使它提升。我自己的体会挺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 始慢慢体会。年轻的时候气盛,有时间,人挪活可以动。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你可 能要下功夫去拓展。 简单说几句,第三个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多朋友说人与自然?是的。我们多数人 其实在理解自己的时候,不是很注意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在北方的时候,其实 我没有那么多想法。因为我在山西出生、长大;在东北读书,在大连读书;工作去了 北京,有差异但差异没那么大。但到了南方则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但是气候 不适应,来到这儿以后,每个星期去喝凉茶,不然就长疙瘩、上火,饮食不习惯。 气候对人会有诸多诸多的改变,气候只是人和自然关系中的一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 系还有自然环境,好多人把它叫风水,它重不重要?非常非常重要。有些孩子孝敬父 母,给父母在……买了大房子、大宅子就搬进去,搬进去以后没多久就生了病。不知 道人和自然的关系,就容易犯低级错误。不同的人习惯或者是应该生长到他适应的那 个自然环境中去,不可以用一般性的审美和逻辑来强迫。 比如说气候的适应性,比如说环境,所谓的风水。可能你更适合在市井之中,你不是 一个自然动物,你不是一个纯种的自然生物。你并不适合在树林里、高山上、山清水 秀的地方、海边儿那样一个地方生长。强迫性的改变了你的自然环境,甚至改变了你 的风水会导致你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出现变化。其实我见的非常多,有的时候朋友生病 了,我总是跟他说换换环境,这个地方可能气候不适合你,可能环境所谓的风水不适 合你。有些人强迫自己进入到一个新的状况。 不适应也不能尽快地进行调整,以至于生病或者是很早的离开,那就不好了,不好 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选择余地不大。气候的选择,现在我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 可以考虑自己喜欢,不但是喜欢北方和南方你可以选,甚至你可以选择北半球和南半 球,你都可以有选择。寻找适合自己的那样的一个自然条件、自然环境。我多说两句 环境,其实我们不是风水迷信,有风水问题,包括选房子、选写字楼。有的时候它确 实是因为你要…… 你需要长时间的在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我们的外缘,溯缘的时候你要追 查、追溯这个外缘。它有时候构成很多很多内容,不简单的、不简单的。调整完了以 后,你会发现心情会好,身体状况会好,事情会顺很多。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边,你一 定要经常的提醒你自己,不要委屈自己住在你不喜欢的地方,不要长时间在一个你厌 恶的环境里边工作。这个事情不强调你的适应性,强调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个在 环境、在自然问题上。 我在南方这些年经常有时候会去到朋友家,我看了好多朋友换了这个豪宅之后的状 况。其实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大家可能忽略了好多东西。比如说,你去故 宫,你看皇上那个卧室很小,六平方米吧;你如果去卢浮宫,皇上那个卧室就更小。 它有原因的。但我去看朋友的房子,太大了。卧室嘛,那个人气得包裹得住啊。你住 在大会堂里边,那人气就散了,有些朋友可能…… 有些朋友可能不大重视人和自然的这样的一个互动关系,有的时候搞得貌似高大上, 貌似复杂,其实可能这个,没有意识到这个层级。我的体会是挺深的,因为我自己写 作的环境,我知道哪个地方可以静下心来进入到一个最佳状况。有些地方就不行,有 些地方你坐在那儿,它就不是一个写作的环境,就不是一个状态,当然有时候逼急了 也没办法。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还要高度重视污染问题。不管是…… 所以在处理空气和处理水上面是要舍得花钱的,要安排……你改变不了环境,要有净 化装置,要尽可能地进行一些处理。最后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今天念叨,不是 要求大家做什么,我希望就是尽可能地减排。就是我自己对自己要求是极简主义,但 我不要求大家都是极简,因为我觉得不需要买那么多衣服和鞋子,不需要用那么多的 东西,那就尽可能地不用、不买,把剩余的物资交给有需要的人。生活应该简单,物 质生活应该简单,尽可能地减排。好多人说礼佛,减排就是礼佛。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经常地要进行一种溯缘。其实自然塑造了我们很多的没 有意识到的性格,因为有些人性格非常坚强,生长在大山里边,从这个山到那个山, 说话都能听见,但走过去要一天;有些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边,形成、 养成了一种坚毅的、无坚不摧的一种性格。自然条件有时候是恶劣的,但对人的塑造 却又是美好的。有的时候很好的环境可能会使人又变成不怎么理想的状况。到底应该 是处理你和环境的关系,应该处理到什么程度?我自己的体会…… 我自己的体会就是舒适——安静、安全、舒适就好了。不强调其它的含义。我刚才说 了,不要赋予社会关系以神圣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要将人和自然的关系搞得 那么的铜臭。其实极简和舒适是最好的。当然我反复强调,当你觉得气候和环境出状 况的时候,你不能改变,必须选择离去,必须选择离去。有时候自然和社会是合二为 一的。 有时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同一的时候,选择还是很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孟母三 迁的故事,它掀开的是个社会环境,当然社会环境改变也自然环境也随之而变;所以 孟母是一个好的母亲,她三迁终于给孟子创造了最好的外缘,无论是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都非常适合他生长,所以他成为圣人。我们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面的时候,我们的前辈可能没有想那么多,但我们呢,听完今天的这个聊天呢,我想 可以多想一些,至少为下边的孩子多想一些,因为…… 因为处理复杂的这种关系的时候,我们多数时候是无意识的。而且你知道决定你的外 缘的那些你认为是重要原则的,重要的原则有的时候并不重要,比如说你住哪儿,比 如说你在什么样的单位或者是群落里边生活,在很多时候可能是某种经济上的压力, 或者经济上的原因,或者是虚荣心在作祟,有的时候你要清楚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其它的必须让道。搞清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搞清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你就会非常圆融自在地生活了。那 么第四个要谈一下子人与神的关系。好多朋友说这不是又封建迷信了吗?人与神的关 系其实是进入中年以后必须处理的事情。我们不讨论有没有神的存在,我们不讨论; 我们更多地把它理解成为自然里边的灵性。这个神呢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我们 的外在真有超越…… 我们的外在真有超越我们的自然力的那样一种的力量,不管它是以太,不管它是什 么,它存在;其实以太已经被证明了是有的,暗物质是有的,这是一种神的存在。第 二种神的存在是存在于我们自身的,我们自身身上带有的神性,所谓的阿赖耶识,只 是我们忽略了,我们经常那么地忙,没有时间静下来,没有时间;没有时间止、定、 静、安、虑、得,没有时间戒、定、慧,没有时间止、观、慈,我们没有时间静下 来,花点时间跟神来进行沟通和交往。 以太(英语: Luminiferous aether、aether 或 ether)或译为 光以太,是古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为五元素之一。19 世纪的物理学 家,认为它是一种曾被假想的电磁波的传播媒质 [1]。但后来的实验和理论表 明,如果不假定 “以太” 的存在,很多 物理现象可以有更为简单的解释。也 就是说,没有任何观测证据表明 “以太” 存在,因此 “以太” 理论被科学界抛 弃。——维基百科 但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深刻地体会,有的时候有如神助,有的时候倒霉透了。我知道 大家可能不知道怎样去溯缘、溯这个人和神的关系,去追溯、去探讨、去发掘、去发 现。还是讲故事吧。知无常,这是一个难的事情,为什么有些人遭遇问题那么淡定? 因为知无常嘛,知无常印证了无常的存在,所以知道有神的存在,有天的存在。 所以心安理得,四法印。知无常才能顺天理,顺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已经开始超 越了一般性的情感和情绪。我是主张人过四十读点佛经的,我是主张人过四十读点佛 经的,是不是宗教信仰或者是,是不是怎样,但是可以读点佛经,打打坐。我也去过 寺庙,去过寺庙去做禅七,去参话头,也读了很多的经文,读的经文可能读的量 比…… 可能比在寺庙里或者道观里边的小和尚学的功课还多一点。我们多数时候可能对自己 内心深处的,不是内心深处的东西,对自己的神性是没有特别明确的感觉,但是有时 候是感觉到自己的直觉很厉害,感觉自己的……就是神性还是出来了,可以的,有的 时候可以感觉到外在的那种神性。到了一定的年龄的时候,什么叫天命,知天命顺天 理,知天命顺天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开始发掘自己身上的那个阿赖耶识。 我们开始体会外边世界的变化规律,所谓“正心以中”。外界事物变化的本质与规律, 那个本质规律里边决定性的力量就是神性,就是这样一个力量。在很多时候读经的时 候,你会豁然开朗,原来早已经被人认识到了,你今天才知道。我给大家讲,做投资 或者是处理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拿《金刚经》抄就是了,我整本整本地抄。好朋友 过身的时候,我心里边非常悲伤,所以我就用毛笔抄完…… 答应他一年后在他的墓上,把这个整本的《金刚经》回向给他。抄整部《金刚经》, 每天中午抄,用毛笔,我才发现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书法突飞猛进。就是你练字 没用的,当你抄经的时候,不经意之间那个字突飞猛进,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第 二件事情很神奇,平时怎么读你都不一定明白里边的意思,抄着抄着你就有感觉了, 哦,原来是这个意思。说是这个为朋友,其实最后自己受益可能更大了。在这个过程 中,你突然冥冥中有感觉,那就是溯缘了。 那就是你在不自觉地在处理人和神的关系。现在很多朋友都会家里有佛龛,有一些供 奉,不管你是佛教、基督教还是什么,都会有一些供奉,有些东西。我心里边没有那 么复杂。跑马地,我住在香港跑马地,跑马地有个天主教堂,其实我很喜欢去那个地 方,很安静。大家不一定非要学我,尤其我喜欢在它那个那个穹顶之下,坐在那个地 方。有空你们可以试,因为我觉得那个穹顶之下的那种……有可能是场域的关系吧, 有可能是形成特殊的场域。 我重复一遍,今天我们讲溯缘,“缘分”的“缘”,“追溯”的“溯”。我讲了溯缘里边的四个 内容: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我希望大家腾出空来,尝试 着自己去溯一下缘,你查查,你真的知道你自己吗?你对你的社会关系满意吗?如果 你的整个的人与社会这个关系体系里边是你的问题,你有什么问题呀?如果是社会的 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改变吗?如果剧烈的冲突不能够融合,你打算撤离吗? 你检讨过你和自然的关系吗?你喜欢你所处地方的气候吗?你适应吗?你觉得你居住 和生活的这个物理条件、环境、风水好吗?正常吗?对你的健康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呢?你关心过你身边的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们,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吗?你对这件事情做过什么呢,能帮他们改变或者是处理?你是否强迫自己或者是自 己的家人、朋友去处于他们并不适合他们的社会环境或者自然环境里边儿呢?比如说 你是否强迫孩子去他不应该去的、不喜欢的那样的单位呢?或者是你强迫家人居住在 不适合他们的自然环境里呢? 你是否花时间仔细思考过你和神的关系?你是否用心、用力去挖掘你自己身上的神性 呢?你是否觉得你的运气没有那么好呢?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今天就讲这么多吧,可 能大家觉得有点奇怪,怎么卢先生突然讲起溯缘了呢?因为我珍惜,我珍惜我们这个 课。那天好多朋友给我发帖子,说他们也觉得:哎呀这么快投资课就结束了。就觉得 非常地,非常地快,有些怜惜。 我其实把这个当成我的生活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了,它是我们在人与社会中的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平台构成我们一个崭新的群落,成为我们社会关系里边非常重要 的部分。我们在这个地方可以互相交换我们的知识、信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 己彼此认识,我们认识自己,在认识环境,在不停地调适中变得更好,更加的美好。 溯缘这个事情其实我是挺介意的,我也会讲给我自己的孩子们听,我的朋友们遇到了 事情,我往往是从溯缘角度来看的。 其实它既是人生观、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它能解决很多问题。你站在溯缘的这个角 度,好多事情一点就破,就很容易看清楚,没有那么迷茫;好多事情你开始溯缘,你 就发现没有那么迷茫,没有那么焦虑,没有那么复杂,可以打开,打开那个紧紧扣着 的节。今天就讲这么多,原来还想再说一点其它的事情,后来想了想不搞那么复杂。 最近都挺好,所以这个很快就是清明和复活节了。 希望在这个节之前,这堂课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充满生机与活力地去迎接阳春三 月的到来。好,就说这么多,明天下午三点钟见,我们交换资料,如果有什么遗漏, 我明天下午再做补充。好,再见!